contact
回眸20年之校友篇--2006屆畢業生鄭曉峰
《回眸20年之校友篇》這是2006屆畢業生鄭曉峰校友的文章。
鄭曉峰先生是我院研究員,千島湖啤酒董事長、總經理。他帶領企業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鄉鎮小廠,發展到一家牽手世界五百強、亞洲最大飲料企業,成為中國啤酒行業合資并購溢價第一價的大型啤酒企業;從一家年實際生產能力僅有5000噸的小型啤酒企業,發展到年產啤酒規模30萬千升,上交稅金1個億,在省內、乃至在全國都具有廣泛知名度的現代化企業;他是一位從普通的農民企業家迅速成長為影響一方的浙江風云人物。
鄭曉峰,千島湖啤酒董事長、總經理,
33歲成為千島湖啤酒掌舵人。
2004年就讀香港公開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研修班(杭州);
2006年取得香港公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2006年創下了中國啤酒行業合資合作史上的最高溢價記錄,至今無人超越;
2007年榮獲2007年度“風云浙商”;
2013年獲得第三屆“品質杭商”稱號;
2016世界杭商大會榮獲“優秀杭商”殊榮;
2016年鄭曉峰榮獲新興旅游產業十大領軍人物;
2017年,帶領千島湖啤酒從國際大鱷環伺、國內廠家傾軋的兼并狂潮中突出重圍,躍居國產啤酒第十位 , 榮獲“華東地區十大經濟人物”。
高逆商董事長--鄭曉峰
“
每一批入職千島湖啤酒的新員工,鄭曉峰總是要親自上第一堂課,說的最多的就是曾國藩,他常和新員工說:曾國藩一生得益于挫折,一個人的能力除了情商和智商之外,還有一個逆商——逆境商數,考驗我們該如何面對逆境。因此,鄭曉峰也被媒體稱為:高逆商董事長。
鄭曉峰的逆商表現為:學習,偏執,專注。
——題記
”
他很少說挫折,多虧了學習
接觸久了,會讓人找到鄭曉峰成功的答案,就是他始終能使自己和新的事物保持一顆吸附的心,也有一種隨時可以將所學知識運用起來的領悟力。
學習能改變命運,在別人那里也許是一句格言,在鄭曉峰的眼里,卻是一個真理。1998年,33歲的他成為千島湖啤酒的掌舵人,一上臺,立即對人才、管理和產品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鄭曉峰最后能將國家級啤酒專家徐斌請來當顧問,憑的就是一股傻乎乎愛學習的“軸”勁兒,當時的徐斌在啤酒界可是神一樣的人物,而千島湖啤酒只是偏安一隅的小廠,若憑企業當時的規模和地位是無法請的動徐斌這樣的“大人物”,但執著的鄭曉峰偏偏不信邪,不認命。他不放過徐斌的每一堂課,“三顧茅廬”、“程門立雪”般的求學經歷,精誠所至,最終打動徐斌。徐斌的加入給千島湖啤酒帶來無限生機,徐斌也因此成為了千島湖啤酒幾個關鍵節點的關鍵人物之一。
2016年的團拜會上,面對1000名員工,他一個年過半百的粗獷漢子回憶起往昔崢嶸,竟然站在臺上泣不成聲,場面不禁讓人動容。2017年,今日頭條采訪他,問起團拜會為何落淚?他發自肺腑的說了一句話“這一路太艱辛,多虧了學習”。確實,當年,里里外外都透著窮勁兒,沒有任何背景及優越感的鄭曉峰一步步從最基層員工做起,將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型啤酒釀造廠,發展成為銷量排名位居全國第10位,140家啤酒廠中碩果僅存的一家“浙商釀造”……他很少說挫折,只反復強調一句:多虧了學習!背后的艱辛和感悟可想而知。
被我院聘請為第一批研究員
學習改變的再也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命運,而是一個企業甚至一個時代的命運。
唯有這件事,他會偏執到底
“啤酒一定是進口的好!”每次聽到這句話,他就暴跳如雷:“誰說中國的啤酒比國外的差,我就是要樹立起中國啤酒釀造商的自信來!”
他確實有著足夠的自信質疑這句話。因為千島湖的水好毋庸置疑,國家一級水體,水體的能見度達14米,水中含有鉀、鈣、鈉、鎂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千島湖啤酒一度有一句經典的廣告語:無需釀造,足以是酒!鄭曉峰一直對員工還有一個非常嚴苛的要求:要像戴項鏈一樣戴上工牌,更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工廠。
這幾年,鄭曉峰一直在與“誰說啤酒一定是國外的好?”偏執的較著勁。
2017年,鄭曉峰首次在《中國精釀啤酒及裝備行業發展研討會》上談到要將千島湖啤酒工廠打造成“頂級精釀啤酒制造首選地”,通過頂級精釀啤酒聯盟提升品牌影響力,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孵化出更多的中國精釀啤酒品牌。這一年,他集合20多位專業技術人員研發的一種以50%左右的小麥麥芽為主要原料,采用“上面發酵法”釀造的一款清爽柔和且具有混合果香氣息的啤酒種類——白啤,獲得“青酌獎”,該獎是酒類行業內非常嚴苛的一個獎項。產品要經過酒類品評師、消費者、媒體以及酒類經銷商組成的專業、非專業評委重重品評,最終才能授予這項頂級榮譽。
2018年,鄭曉峰又在《2018上海CBCE精釀大會》上向全世界重量級的啤酒參展商大膽質疑精釀啤酒的定義,并強烈呼吁要建立中國啤酒釀造商的自信。這一年,他帶領團隊研發的千島湖精釀原漿啤酒3月份上市,一個月賣出10多萬箱,各個渠道幾近斷貨,千島湖啤酒高管群里收到行政部門一條訊息,大意是能否暫停向客戶贈送精釀原漿啤酒,因為市場供不應求,加上包裝備貨不足來不及釋放產能。
在剛結束的第100界廣州糖酒博覽會上,他再次提出《籌建中國啤酒品類文化展示中心》,他認為中國是一個啤酒大國,但不是一個啤酒強國,只有注入文化元素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啤酒強國;今年,鄭曉峰繼斥資10億元建造的全世界首個以啤酒為主題的啤酒特色小鎮之后,又重金推出全國首家沉浸式啤酒文化體驗場館:啤酒博物院。在這里不但可以參觀啤酒的釀造流程、領略啤酒的歷史文化,還可以品鑒世界各國的特色啤酒,依賴千島湖每年2000多萬的游客和精釀啤酒產業集聚效應,未來將成為廣大精釀愛好者的圣地。
但真正讓他想要樹立中國釀造商自信的底氣是在一次朋友的禮物上,杭州富陽中學有位外籍教員,從國外給他的朋友帶回來一個禮物,在眾人面前興沖沖地打開包裝,一看,是一瓶千島湖啤酒!那一瞬間,他所有的自信和膽量都被點燃了。
“誰說啤酒一定是國外的好?!那是因為你沒喝過千島湖啤酒!我要讓全世界共享這一湖好水,我要用世界上最好的水釀出中國最好的啤酒?!编崟苑宕_實做到了!如今的千島湖啤酒不負眾望,在精釀啤酒領域取得卓越成績,通過產品創新、包裝創新、場景創新,突破傳統去展示啤酒文化獨特魅力,其出口數量和貨值占到浙江局出口啤酒的99%以上,出口包括新加坡、韓國、法國、意大利和美國等海外24個國家及地區。
執于初心,他的啤酒會唱歌
鄭曉峰一直有一個跟音樂相關的夢。源自他多年來一份無法釋懷的情結。1984年,鄭曉峰在偏遠的淳安汾口鎮擔任小學數學老師,當時師資力量有限,老師們都身兼數職,他除了擔任數學老師外,還承擔音樂教學工作。直至今日,他還記得當時教的一首兒歌《一個小伙叫三毛》。說來慚愧,他雖喜歡唱歌,但畢竟不是音樂科班出生,缺乏專業的音樂知識及教學技能,面對這群可愛的學生常有“誤人子弟”之感。之后,命運輾轉,鄭曉峰進入千島湖啤酒廠,但他心中的這份愧疚,仍未散去。因為貧困,孩子們無法得到專業的音樂教育。他認為音樂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養分。于是,他萌生了為音樂人做點事情的念頭。
在音樂夢之前,很多人知道,鄭曉峰還有一個小鎮夢。他經常神采飛揚的描繪這個夢的場景:世界各地向往浪漫與自由的人們來到啤酒小鎮,手舉著泡沫四溢的金黃色千島湖啤酒載歌載舞……。2015年,他突然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斥下巨資要將千島湖啤酒小鎮打造成“中國原創音樂基地”,并首次以一個企業為發起人,聯合中國音樂家協會、浙江省音樂家協會、浙江音樂學院、浙江廣播電臺音樂調頻四方力量,在啤酒小鎮新建所有與音樂有關的業態:音樂花園、音樂啤酒溫泉、音樂酒吧、音樂咖啡廳……。
預計在2020年完成高標準錄音棚、音樂演播廳、音樂休閑博物館的建設規劃。為打造基地,他連續籌辦三年的千島湖啤酒原創音樂大賽,分別邀請過中國臺灣著名歌手、國家一級作詞作曲家、浙江衛視當家主持人,著名音樂制作人、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主任等擔任大賽夢想導師。2016年開始,他再次推出原創音樂人扶持的酌樂計劃,通過扶持音樂人及一系列對音樂硬件及軟實力的打造,為廣大的原創音樂愛好者提供學習環境、展示平臺,幫助他們實現音樂夢想。
鄭曉峰是執著的,也是幸福的,因為他正在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夢。如今的啤酒小鎮,按著鄭曉峰的樣子,一到傍晚,醇厚的酒香彌漫整座小鎮,青山掩映,碧水翠微,人們在新鮮、純正、富有個性的本地啤酒里,載歌載舞,盡情享受著源遠流長的啤酒文化所賦予的快樂。很多人覺得他太能折騰了,不好好做啤酒玩什么音樂???他笑著說:喝著啤酒怎么能沒有音樂呢?這句話其實很有深意,背后有他經營思路的考慮,但那一份想為音樂人做點事情的真摯初心,在物欲的橫流里顯得彌足珍貴。
高逆商,讓他走的更遠
鄭曉峰皮膚黝黑,個頭平平,丟在人群里很不起眼,樸實的就像千島湖邊的一株蘆葦草;他很少有慍惱和不安,談話的開頭和結尾永遠是哈哈大笑,像一個沒有煩惱的孩子;他堅韌、吃苦,有時候又像一只沙漠里孑孓前行的駱駝;他有時候對員工一條“家人沒事吧?需要幫忙告訴我”簡單又讓人安全感十足的短信,溫暖的像動漫電影里的“大白”。
鄭曉峰與其他“深諳商道、覽聞辯見”的企業家最大的不同之處,他有著超高的逆商,始終堅持簡單的生活哲學,他好奇而富有想象力,內斂又充滿熱情,總能保持“哈哈大笑”的智慧和心態面對這紛繁的世界。
這樣的鄭曉峰,渾身散發出一種清澈的魅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