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程翔鷹校友是納愛斯集團市場營銷部副總監。2009年10月期我校國際高級工商管理班學員,2012年1月獲頒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簽署的香港公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畢業證書。
此文是程翔鷹校友的面試題分享。
面試題
在許多行業中,創新是行業競爭的主要驅動力,有人認為“要在這些行業中獲得競爭優勢,企業必須成為創新的領先者而非追隨者”你同意嗎?請闡述你的見解。
創新為本,運用至上
在當今世界創新是競爭的主要驅動力,這是肯定的,同時創新也是突破自我,適應生存的重要法寶。沒有創新,未來世界將是一成不變,這絕不符合歷史向前發展的趨勢。對于“要在這些行業中獲得競爭優勢,企業必須成為創新的領先者而非迫隨者”。本人對這個觀點持否定態度。
首先,要理解創新和成功之間的關系。
創新是對舊實物和舊觀念的革命,通過創新能夠提高生產力、改善生產關系,但是創新只是開了一個頭,不是說一有創新就可以取得成功。必須把創新付之于實踐,推廣、運用,提升競爭力、創造價值,不斷復制總結,才會最后成功。大家都知道馬克思德國人,馬克思通過分析人類發展史,總結出社會關系要從資本主義發到社會主義最后到共產主義,但是馬克思的故鄉德國沒有共產主義,而是在蘇聯種下了種子,最后在中國發展壯大,但是沒有馬克思對社會關系認識的創新,肯定沒有中國革命今天的成就,要成功必須創新,最終的成功還是要看如何運用創新
其次,企業要適時、適度創新。
眾所周知,創新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大量的時間、人員、金錢、資源的投入,也許投入了很多,未來不一定有回報有夢想肯定是好的,說明對未來充滿信心,但是盲目追夢,沒有考慮完全自身能力、市場的需求,說不定死在夢里。
中國造汽車第一人的不是吉利李書福,而是溫州金鄉鎮的一個農民叫葉文貴,早在20年前葉文貴就造出了一輛充電8個小時,能跑200公里的電動汽車,當時這個指標是世界一流水平。葉文貴是80年代第一批辦廠的,辦了很多廠,每年都賺上千萬,但是自從開始迷上搞汽車研發,隨著研制費用的不斷提高,把自己的廠都賣光了,也沒有把汽車推向市場,最終失敗,他失敗在沒有適度的創新,大家都知道搞汽車的投入是很大的,國外的汽車生產了幾百年,中國當時民用小汽車生產是零,沒有考慮生產的配套,也每考慮市場的需求,更沒慮自身實力是否能夠支撐這個創新,所以肯定失敗。
最后要想在行業中獲得競爭優勢,不僅是依靠創新,更是依靠如何運用創新。
企業作為一個社會組織,一個需要盈利的組織,不斷加強自身競爭力成為企業發展的天命,創新是提高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所以今天無論哪個企業都提出要創新,但是沒有人研究如何充分的把創新成果運用到實際去光有創新是沒有用的,看如何運用創新成果,并能不斷復制、快速復制取得市場成果,這才是真正的創新。
世界上有兩大電腦處理器廠商,AMD和INTEL公司,這兩個公司基本上算是同時代產生的,其創始人也來自個公司,2個公司一開始的時候在研發出產技術上基本上差不多的,在AMD公司專注于產品研發時,INTEL公司把資金和人力向需求市場進行傾斜,與IBM聯手取得了大部分的芯片市場,之后AMD也有反擊但是為時已晚,市場格局已經形成。這就說明誰更加善于運用創新來運作市場,誰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所以,我認為要在競爭中獲得競爭優勢,創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善于學習他人的創新,并將優勢相結合,快速推廣復制,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